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25期
编号:13108804
OCT检查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5期
     【摘要】 目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患者的眼底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8月-2017年1月门诊的CSC患者40例(50眼),所有患者门诊进行OCT检查,对患者的O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OCT检查的40例(50眼)CSC患者中,主要为神经上皮脱离、色素上皮层脱离和神经上皮层伴色素上皮层脱离三种典型表现,其中神经上皮脱离的占比明显高于色素上皮层和神经上皮层伴色素上皮层脱离,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神经上皮脱离患者的脱离范围和脱离高度明显高于色素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伴色素上皮层脱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C在OCT的表现主要为神经上皮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通过OCT检查可对CSC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为CSC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影像学特点
, 百拇医药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5.0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5-0057-0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以黄斑及其附近的局限性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为特征的眼底病变[1]。多见于中青年的男性患者,有自愈倾向,病情反复发作,临床以视力模糊、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色、变形及视物暗影为主,通过荧光造影检查(FFA)能够对本病进行确诊,但是该检查方式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重复性差[2]。随着医学影响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以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具有可重复性且无损伤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CSC的诊断检查中,在本次研究中将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CSC患者为例,分析OCT检查CSC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40例CSC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在2016年8月-2017年1月接诊,患者经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和直接检眼镜检查,并行OCT及FFA检查确诊为CSC,包括男45例,女8例,年龄22~55岁,平均(35.0±5.0)岁,40例患者共有50只患眼,包括单侧患病者28例和双侧患病者12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卡尔蔡司5000CirrusHD-OCT眼底断层扫描仪,协助患者采取端坐位,将下巴至于下巴托,将额头顶紧,叮嘱患者眼睛平视前方,对患者两只眼睛分别进行检查,选择快速扫描,扫描方式为水平线扫射及放射状扫射,扫描直径为9 mm,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测量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CSC患者的OCT检查结果

    40例患者的OCT检查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种为神经上皮脱离,共有40眼,其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的神经上皮隆起并伴有增厚,其中有10眼可见水肿和囊肿样改变,其下部位为液体聚集的无反射液性暗区,其光带有反光减弱或无明显变化,色素上皮带因液腔遮档而反光减弱。二为色素上皮层脱离,本组患者中共有2眼,其OCT图像表现为色素上皮层隆起,色素上皮层为高反射的红色层,其间为充满液暗区。三为二者兼有,本组患者中共有8眼,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并为围绕局限的色素上皮层脱离,可见神经上皮层与薄的、边界清晰的高发射色色素上皮光带同时隆起,也可见脱离的色素上皮带在脱离的神经上皮层外,脱离的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带下为暗蓝色的脉络膜光带,其间为暗性液区。

    2.2 OCT检查结果分析
, 百拇医药
    40例患者50只患眼中,神经上皮脱离占比80.6%,神经上皮层伴色素上皮层脱离占比16.1%,色素上皮层脱离占比3.2%,以神经上皮脱离为主要表现的患眼明显高于神经上皮层伴色素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50只患眼病变脱离高度和范围比较

    神经上皮脱离患眼的脱离高度为165~733 μm,脱离范围为240~7550 μm;色素上皮层脱离患眼的脱离高度为40~95 μm,脱离范围为11~340 μm;神经上皮层伴色素上皮层的脱坡高度为75~325 μm,脱离范围为105~4245 μm。神经上皮脱离的脱离高度和脱离范围均大于其他两种脱离形式,三组平均脱离高度和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SC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是临床一致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为其原发病灶,对于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临床尚无统一认识,目前被接受比较广泛的脉络膜功能失调理论,即某种因素导致血管-视网膜屏障被损害,使脉络膜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的液体渗漏,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浆液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而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的静水压增加导致脱离的视网膜上皮色素造成的机械性力量引起视网膜上皮连续性的中断,使液体积聚于神经上皮层下[3-5]。另外也有临床学者认为CSC的发病初期是由脉络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使其上方的视网膜上皮功能发生代偿和缺损,从而出现视网膜上皮和神经上皮脱离的情况。该病已知可由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诱发,对于以上诱因是否可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和血管调节功能的失常临床尚无准确的认识[6]。
, 百拇医药
    目前临床对于CSC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FFA与OCT均为在临床应用比广泛的检查眼底病变的方式,FFA虽然对于CSC患者的血管渗漏程度和渗漏部位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从而确定CSC患者的病变部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指导意见[7]。但是该检查方式无法对视网膜的厚度和病变情况进行准确的反映,且该检查方式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较多,另外荧光素可随着浆液积存于神经上皮下,对人体的健康成危害,因此仅靠FFA检查对于诊断CSC的脱离和分型存在一定的困难。OCT检查是可利用弱光相关光干涉仪的原理,检查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光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散射信号,通过扫描得到二维或者三维的结构图像[8]。具有无创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对于较小的神经神经上皮脱离也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对于裂隙灯显微镜下无法发现的神经上皮脱离也可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弥补裂隙灯及FFA检查的不足。通过OCT检查对眼底组织进行扫描可将黄斑部的断层结构以图像的形式进行显示,通过其显示图像可清晰观察到色素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脱离及神经上皮脱离并色素上皮层脱离,三种OCT典型的形态改变[9-10]。在本组的患者中经OCT检查后发现50只患眼中有40眼(80.6%)为神经上皮脱离,2只(3.2%)患眼为色素上皮层脱离,10只(16.1%)患眼为神经上皮脱离并色素上皮层脱离。另外OCT检查可通过对视网膜和浆液组织的反射不同可反应上皮浆液脱离、色素上皮脱离的范围和大小,在本组的结果中可看出神经上皮脱离并色素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脱离和色素上皮脱离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58.0±42.0)、(356.5±52.3)、(62.0±10.5)μm,平均脱离范围分别为(2014.3±125.3)、(4035.5±425.6)、(152.2±20.5)μm。通过了解CSC患者的神经上皮脱离的高度、范围等情况可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OCT检查可对患者眼底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进行准确的观察,在临床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慧,王雪琼.相干光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4):320-322.

    [2]闫峰,孟凯,门保成,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189-1191.

    [3]林杜生,张贵华,陈浩宇,等.频域OCT在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5,35(6):557-560.

    [4]肖紫云,宋慧,宋秀胜,李拓.OCT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治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4):742-745.
, 百拇医药
    [5]冯春阳.FD-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72-1373.

    [6]李菲,陈长征,冯超,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680-682.

    [7]陈孝霞,董洋,彭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的特点[J]中国临床医学,2015,22(4):542-546.

    [8]童桂芳,周琼,邵毅.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与频域OCT图像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5,35(8):735-738.

    [9]彭清,赵培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影像学特征[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1,13(3):173-177.

    [10]林冰,孙祖华,刘晓玲,等.自发荧光和OCT特征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和视力预后的关系[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2,14(7):409-413.

    (收稿日期:2017-05-01), 百拇医药(黄建波)